華隆生物丨新生兒干細胞要不要保存?聽聽專家們怎么說
(發布時間:2022-04-01 點擊:192)
要不要保存新生兒造血干細胞?對于每一個家庭來說都是值得深思的問題。新生命的降臨給家庭帶來了新的希望,為這些希望增添一份健康以及生命的保障不好嗎?所以說這個問題的答案不需要有所懷疑。只要條件允許,就應該儲存。
新生兒造血干細胞是從是臍帶靜脈和胎盤組織的血液中提取的干細胞,這種干細胞可以修復受損的造血功能,將其保存下來,如果家庭成員中有人得了相關的疾病,可以通過它來進行治療。就連白血病這樣的惡性疾病,如果有它的存在,也會增添一份希望。目前的醫療技術已經發現圍產期來源的造血干細胞可以參與治療的疾病多達80余種,未來相信這個數量還會不斷的增加。
大家平時經常聽到這樣的報道,哪家的孩子得了需要新生兒造血干細胞來治療的疾病,父母著急的生二胎,為救頭胎而努力。其實新生兒造血干細胞不僅可以用在兄弟姐妹之間,還可以用在父母身上。保存新生兒造血干細胞等于也是為自己保存了一份希望。
許多人說用不到,沒必要存,但是用到了那就代表著得了病,用不到才是最佳的狀態。這一點有點像買保險,確實新生兒造血干細胞就如同保險一般,只是為人們多了一重保障,但是從根本上來說,還是希望不要用到。對于許多家庭來說,每年買車險的時候都是比較痛快的,給家里人買保險也比較痛快,但是為什么在保存干細胞的時候就諸多猶豫呢?更何況現在的環境以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加了罹患惡性疾病的機率,能為自己的未來多一份健康保障,很好的選擇不是?
要不要存干細胞,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專家怎么說?
北京京都兒童醫院副院長、血液腫瘤中心主任孫媛
目前臨床醫學研究,治療血液疾病比較有效的一種手段是造血干細胞,總體的移植成功率超過70%,對于某些病種來說自體新生兒造血干細胞移植療效會更佳,因為沒有移植排斥和排異的問題,移植后絕大多數孩子是不需要免疫抑制劑的,恢復得非???。自體新生兒造血干細胞的優勢就是成功率高,花費少,移植后的合并癥少。只要家庭有一定的經濟承擔能力,我是鼓勵保存圍產期來源的干細胞的。因為有些疾病,比如后天獲得性的血液病,不是家族遺傳,而是很多不確定的因素讓孩子患病。我在臨床中碰見不少家長,等孩子生病了,才后悔當初沒有保留新生兒造血干細胞,真的是很遺憾。
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產科副主任 胡雅毅教授
胡雅毅教授表示,很多孕媽媽都會問到新生兒干細胞有沒有用,“我認為答案是肯定的。”她從三個方面來講解,讓大家認識新生兒造血干細胞:
首先,圍產期來源的造血干細胞已應用包括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地中海貧血、淋巴瘤等11大類疾病的治療。除此之外,近年來也被應用在再生醫學領域,比如腦癱、自閉癥等的治療。
其次,很多人問到,獲取干細胞,會不會對孩子或孕媽媽本人帶來傷害,“事實上,干細胞樣本是新生兒娩出、臍帶和胎盤斷離后才采集,因此對新生兒和孕媽媽沒有任何影響。同時,產科醫生會根據孕媽媽分娩的具體情況,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才會獲取干細胞樣本,所以請大家放心。” “總的來說,新生兒造血干細胞是肯定有價值的,孕媽媽可以根據自身家庭條件,慎重考慮保存。”
西部戰區總醫院造血干細胞移植中心主任劉芳
作為一位母親,起初我也曾反對過干細胞自存,但在臨床實踐中又改變了觀念,而且后來還主動給孩子存了干細胞……我對干細胞自存的態度一向是中立的:個人認為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取決于家庭的收入水平,消費觀念等等。儲存干細胞獲益的概率可能和買一份意外傷害保險獲益的概率差不多,但不同的是,他的獲益是健康和生命。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 血液科主任郝思國
圍產期組織來源的干細胞因為有胎盤屏障的保護作用,所以病毒污染的幾率大大減少,移植后的并發癥比較少;新生兒造血干細胞移植對供體無危害、來源豐富、采集方便,同時也避免在骨髓及外周血造血細胞采集過程中由于麻醉、感染及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應用等伴隨的風險;
新生兒造血干細胞可長期冷凍保存,可隨時取用,避免了骨髓和外周血造血干細胞捐獻者在捐獻過程中諸如供者生病或悔捐等諸多不確定因素;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發生率低且程度輕。
在關于新生兒造血干細胞是否只能給兒童使用以及自存的造血干細胞自己用不上的問題上,中國醫學科學院研究員、北京協和醫學院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王憬惺教授給出了這樣的答案:
新生兒造血干細胞只能給兒童使用?
王憬惺:可以肯定的是,這種說法是不切實際的。
從國際上的數據來看,國際血液和骨髓移植研究中心的研究顯示,近年來16歲以上患者新生兒造血干細胞移植數量呈逐年增加的趨勢,其數量逐漸接近并超過16歲以下患者的移植數量; 歐洲新生兒造血干細胞移植登記中心的數據同樣顯示,近年成人新生兒造血干細胞移植亦逐漸上升,2008年后每年移植的例數甚至都超過了兒童移植。
從四川的數據來看,截至2020年3月31日,成人占55.96% (年齡≥18歲),其中救治年齡最大的患者68 歲;體重超過50公斤的患者占51.39%,其中體重最大的患者達110公斤。
隨著新生兒造血干細胞獲取、凍存和移植前預處理技術的不斷發展,造血干細胞量的問題已經得到改善,國內有些醫院植入率甚至已經達到94%,可以說新生兒造血干細胞移植技術已日趨成熟。
“99.99%用的都是別人的干細胞”這種說法正確嗎?
王憬惺:這種說法也是不正確的。家庭自己存的新生兒造血干細胞,除了孩子本人可用外,其他的家庭成員也可能使用,如父母和孩子HLA配型半相合,同胞有25%的幾率全相合,比隨機供者的相合率高很多。
自存新生兒造血干細胞適用于血液系統和免疫系統疾病中,需要自體造血干細胞移植的疾病,比如后天獲得性的再生障礙性貧血,這種疾病由于后天因素導致“種子”(造血干細胞)受損傷,引起造血功能的衰竭,如果提前保留了新生兒造血干細胞的話,就可以重建造血。
未來,新生兒造血干細胞在再生領域中還有較大發展空間,如腦癱、自閉癥等,另外臍靜脈血液中的各種免疫細胞,也為部分腫瘤患者保存了治療的希望。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醫學知識的普及,干細胞作為珍貴的生物資源,其醫療價值已被越來越多的專家和大眾所認可。如中國工程院院士、江蘇省血液研究所所長阮長耿曾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呼吁:新生兒造血干細胞具有非常重要的醫用價值,希望衛生部門及社會大眾能夠重視圍產期組織的作用。他希望越來越多的人珍惜這份一生只有一次的珍貴禮物,為寶寶和家人留存一份健康保險和生命備份。
生命是無價的,如果能給生命多一份保障,并且是自己可以負擔得起的,這等于是在未雨綢繆。在未來的日子里就會更加的安心。存干細胞說到底還是出于對自身以及家人的保護,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對生命進行呵護,相信這是每個人都愿意做的事情。隨著人們對新生兒造血干細胞認識的加深,未來一定將會有更多的人存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