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隆生物丨干細胞可用于治療哪些老年疾病
(發布時間:2022-03-31 點擊:231)
本以為年老以后,退出了喧囂的塵世,過著“喝茶、遛彎兒、曬太陽”的愜意生活,好好的走完人生最后一段路程。
然而現實卻有可能是,在這最后一段路程中,一直被疾病痛苦的折磨著。
隨著人體的不斷衰老,人體各器官功能會逐步衰退,出現障礙,很容易出現一些老年性疾病。目前干細胞已被廣泛應用于衰老相關性疾病或慢性病的治療研究中,例如老年性衰弱癥、帕金森、骨髓衰竭、肌肉萎縮癥、老年癡呆、神經系統疾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
01治療老年性衰弱癥
老化衰弱癥是一種多系統生理衰退的老年綜合征,與正常衰老不同,它可以增加老年人對不良以及嚴重健康狀況的易感性,主要特征是身體和免疫功能下降,與炎癥和干細胞功能障礙有關。在65歲以上的人群中,有10%的人會患上這種病。
美國邁阿密大學米勒醫學院與美國生命科學公司Longeveron LLC應用間充質干細胞治療老化衰弱癥(Aging frailty)完成了I期和II期臨床試驗。在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的II期臨床試驗中,共納入了30名患者,平均年齡為75.5 ± 7.3歲。試驗結果表明,治療組的身體活動能力和炎癥生物標志物出現了顯著的改善,且達到最佳治療效果的細胞劑量是10×10^7細胞/人。老化衰弱患者靜脈注射異基因間充質干細胞是安全的,未發生不良反應事件。
下面是這篇論文的截圖:
02治療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是一種常見于中老年的神經系統變性疾病,多在60歲以后發病。主要表現為患者動作緩慢,手腳或身體其它部分的震顫,身體失去了柔軟性,變得僵硬。
全球約有700萬至1000萬人受帕金森的影響,如拳王阿里、希特勒、凱瑟琳·赫本、數學家陳潤之、一代偉人鄧小平等都是帕金森患者。
2007年3月至2012年3月解放軍第303醫院神經內科收治的38例帕金森病患者,于第2周期進行鞘內注射臍帶間充質干細胞治療。分析治療后臨床癥狀及體征改善情況。治療前及治療后1個月,采用帕金森病統一評分量表(UPDRS)對患者精神、行為、情緒、日?;顒?、運動功能、并發癥進行評價。結果所有患者的靜止性震顫、運動遲緩、肌強直、姿勢步態障礙均不同程度緩解,治療過程中及治療后患者各項生命體征均較平穩。這表明短期內即可部分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治療后患者UPDRS評分顯著改善 。
干細胞移植前后UPDRS評分比較(±s)
03治療老年癡呆癥
阿爾茨海默癥(俗稱老年癡呆癥),是一種神經退行性疾病,人在進入中年后,腦神經細胞逐漸減少,25歲以后每年減少約0.8%,到了70歲時腦神經只剩下55%。老年人往往由于神經細胞數量減少,腦神經功能減退,表現為記憶力變差,認知力減退,智力衰退,失眠,老年癡呆等。
干細胞能分化形成新的神經細胞,為大腦提供了全新細胞,可有效的改善腦衰老狀況。老年性癡呆患者的記憶力和智力有明顯的提高和恢復,療效持久、穩定。
2018年4月中旬,由韓國生物技術公司NatureCell及Rbio共同經營的生物之星干細胞研究所宣布,治療阿爾茲海默癥的干細胞藥物AstroStem獲批在日本福岡三一診所(TrinityClinic Fukuoka)商業化使用。4月12日起,該診所可開始使用干細胞藥物治療阿爾茲海默癥。這是一種靜脈注射自體脂肪組織來源間充質干細胞的方法。截止2018年5月,大約有80位病人預約了治療。
04治療老年性關節炎
據統計,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群,退行性關節炎(俗稱老年性關節炎)的患病率已達到50%左右,也就是說,差不多一半的中老年人患有退行性關節炎。中老年人由于增齡、肥胖、勞損、創傷等因素,會導致關節軟骨發生退化損傷,關節邊緣和軟骨下骨質反應性增生,就引發了骨關節炎。臨床表現為緩慢發展的關節疼痛、壓痛和僵硬,關節積液、關節腫脹、關節活動受限和關節畸形等。
智利的研究人員Francisco Espinoza等在《干細胞轉化醫學》上發表了一項UC-MSCs治療膝關節炎 I/II 期隨機對照臨床試驗(NCT02580695),臨床試驗結果顯示,多劑量MSCs治療效果優于單劑量或補充透明質酸(HA)。比起以往的單劑量治療,本次研究比較了關節內注射單劑量或雙劑量的臍帶MSCs或透明質酸在膝關節炎患者中的效果。
研究人員將受試者分為三組:透明質酸對照組、單劑量MSCs治療(細胞量:2X10^7)的實驗組和雙劑量MSCs治療的實驗組。
在12個月的隨訪期間,未發生嚴重不良事件。從結果來看,無論是單劑量還是雙劑量治療,MSCs治療組都要優于HA對照組。
研究者認為,在這項臨床試驗中,多劑量的臍帶MSCs治療在1年隨訪中是安全的,并且優于膝關節炎中的活性對照。而在不同的MSCs治療組之間,隨訪結束的12個月時,雙劑量MSCs組的效果要優于單劑量MSCs組。
05治療心腦血管疾病
心腦血管疾病是一種嚴重威脅人類,特別是50歲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見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殘率和高死亡率的特點,即使應用目前最先進、完善的治療手段,仍有50%以上的腦血管意外幸存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腦血管疾病的人數高達1500萬人,居各種死因首位。
心腦血管疾病是心臟血管和腦血管疾病的統稱,泛指由于高脂血癥、血液黏稠、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等所導致的心臟、大腦及全身組織發生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
2018年5月11日,在漢氏聯合集團董事長兼首席科學家韓忠朝院士的帶領下,漢氏聯合研發團隊取得新的研究成果,證明靜脈輸注干細胞能夠治療心肌梗死,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雜志《Stem Cell Research and Therapy》。
作為子女,我們每個人都希望操勞了一生的父母可以健康的安享晚年。那么在孩子出生的時候,存儲胎盤干細胞,為父母盡一份孝心,讓父母享受天倫之樂的同時,少一些疾病困擾。